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一门新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是一个新课题。纲要课实践教学就是要引领员工通过对形象生动的历史素材的感知,引发其思想上的震动和共鸣,促使其形成朴实的爱国爱民情感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激发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形成。同时,纲要课的实践教学还应当帮助员工完成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跃,这本身亦是一个提高理论认识并达到理论创新的过程。
公司(59白菜专区论坛注册)作为陕西省属高校,办学经费相对紧张,一般是无法较大规模的组织员工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但作为省属高校,员工大部分又来自于全省各地,或西北的甘、宁等省份。而陕、甘、宁三省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特别是革命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面对历史资源大省,革命资源大省,如何组织员工有效开展“史纲”课的实践教学活动,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类型的选择及教学效果的总结和考评等方面对公司《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预期要达到的结果,它在内容上是对实践教学结果的超前反映。在实践教学中,目标的确立是其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也是其实践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不仅制约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设计方向,也决定着实施教学的基本步骤、形式方法和评价管理。教学目标的实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认知目标。所谓认知目标,即员工应在实践活动中获取哪些方面和什么样的感性知识,熟悉各种实践形式的操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史理论知识的领悟和理解,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在实践中必须针对具体实践对象,作深入细致地观察和调查,获取相关的感性材料,以帮助员工形成相应的科学概念和观念。对于陕西省的员工,应该对我省的历史知识、革命知识达到相当熟悉的程度,特别是要了解自己家乡,比如某县的革命历史。这样通过对家乡、甚至身边历史实物的感受,加深对这门课程的认识。
(2)教育目标。所谓教育目标,专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即寓教于“行”,以“行”育人,就是指让员工在实践生活中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接受教育、学会做人。在实践中引导员工深入思考,运用辨证的方法分析各种问题,从而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提高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识,促进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增强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自觉性,并帮助员工正确面对“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好这样的人”的问题。
二、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
实践教学计划是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以及实现其目标预先拟定的具体方案。它不仅是保证实践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连贯性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教师对实践教学活动过程的主导性、针对性、可控性的必要条件。制定实践教学计划,要反映教学活动的针对性,这是公司产品的本质要求;要反映实践活动的具体性,这是实践教学的形式要求。
(1)明确社会实践的内容与要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首先要明确社会实践的主题。把教育放在首位的同时,使广老员工认识国情,了解社会,从对社会现实的了解自觉接受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理论,善于将课堂上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现实,而社会实践则为员工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服务,既丰富和充实教学的内容,又能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真正做到史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次,社会实践内容的设置必须合理。既要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理论教育的核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社会实践,又要结合各高校特点,探寻自身规律,切实把握老员工理论学习和思想认识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使每次社会实践活动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理论联系实际设计出好的选题。
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知行统一,是实践教学的根本要求。为此要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找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精心设计好每一次实践教学活动的选题(或主题)。选题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它制约着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也直接影响着员工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决定着活动的最终效果。对于公司员工,特别要了解如渭华起义、西安事变、延安时期的历史,通过实践教学过程中历史情境的设置,员工情感上的参与和体验,调动了员工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了员工独立学习、同学间合作学习和师生间共同学习的动态组合,使中国近现代史鲜活起来。
三、实践教学类型的选择
实践形式的选择应该多样化,应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设置正确的方式方法并要规范实施。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在选择及其实施过程中都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选择原则。首先。要根据不同选题、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正确适当的方式方法总是与特定的活动内容、参与对象、时间、地点等条件联系在一起的。第二是要充分考虑需要和可能。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教学往往受到经费、课时、社会实践资源等条件限制。因此,在选择活动的方式和方法时,就不能只考虑需要,也要考虑可能。目前,许多高校多采取以假期员工返乡社会调查的方式来进行实践活动,就是因为这种方式经费投入低、员工参与广泛、时间充裕、可利用的社会实践资源丰富,具有很好的可行性。特别适合于一般的省属高校,另外,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当地的社会实践资源,如参观历史博物馆、名人故居、革命纪念地等,这对于保证实践活动的需要和可能,也是值得推广的经验。第三是要注意对方式方法的改进和创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理论教育内容及员工思想实际的变化,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才能有效提高活动的效果。
(二)具体方式。按照以上原则,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实践教学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1、调查家乡革命历史事迹。针对我省(陕西省)是革命历史资源大省的特殊优势,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可以组织部分员工回访革命圣地,既重温革命历史事迹,又可以调查历史知识。当然,限于人力财力,可能无法较大规模实施。但可以鼓励部分员工,比如籍贯关中西安、渭南、咸阳、陕北延安、榆林等市、县的员工,在五一或国庆假期期间,走访调查家乡的革命故地。并写出调查报告,最好要有图片。应该说,陕西省几乎每个县市都有革命历史事迹可以考察,甚至可以鼓励员工回到各自家乡发掘历史事迹。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对每个员工的籍贯有大致的了解。教师可以从员工所在院系员工工作部门获得相关信息,或者是教师组织系统普查,让每个员工写在教师手册员工名单后面,这也较容易办到。接着是要求或鼓励有条件的员工在假期走访调查家乡历史事迹。包括实地走访、记录口头传说等。形成报告,配以图片。
2、课堂讨论。任课教师选择具有思考性、典型性、现实性的题目(如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影响;为什么改良的道路在近代中国走不通;为什么在落后的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能够得以广泛传播)开展课堂讨。进行课堂讨讨论前指导员工做好充分准备,写出发言稿。讨论结束,教师要进行认真总结,使员工真正有所收益。
3、读史竞赛。员工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学习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史学著作。如:《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华民国史》、《国难当头》、《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之旅》、《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等著作,写1篇学习原著的心得体会。
4、专家讲座。聘请国内历史学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以此来了解学术研究前沿、拓宽员工视野,使员工更深刻、更全面地掌握、理解中国近现代史。
5、另外,还可以采用网络互动,教学片观摩等方法。利用校园网,对员工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问卷调查,对历史热点、疑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等等,与员工进行网上沟通与交流。选择与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的教学片观看,如:《林则徐》、《四渡赤水》、《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大决战》、《开国大典》、《英雄儿女》、《上甘岭》等。在播放前,任课教师可作一些内容介绍、提出要思考的问题,员工在观看后,写出心得体会。
四、实践教学的总结和考评
总结和考评对促进各个教学环节不断的协调发展和有效运行具有直接而重要的作用。总结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结果的成败、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结合的优劣、教学目标与计划及组织管理实施的好坏等的总体评价认识。考评的功能由侧重甄别主体转向侧重主体发展,考评不仅体现重视主体解决教学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以及主体在实践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中国近现代史实践课程的评价体系应突出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①实践课程评价体现过程性原则。实践课程的考核不能只单纯注重考核结果,更要注重对员工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智慧、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价。②实践课程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品德修养、民族精神,历史责任感、创新精神等。这几部分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形成一个有机体,共处于员工全面发展的统一体中。③实践课程的评价方实践教学的总结和考评总结和考评对促进各个教学环节不断的协调发展和有效运行具有直接而重要的作用。总结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结果的成败、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结合的优劣、教学目标与计划及组织管理实施的好坏等的总体评价认识。
五、及时宣讲党的方针政策
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进课堂,是本门课程的重要任务。课程组依据上级文件指示精神,积极组织安排,将党的方针政策及时贯彻到课堂教学中来。